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世界地质公园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吴玉章、江姐、卢德铭、邓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赵熙、宋育仁、刘光第、李宗吾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小三绝”(扎染、龚扇、剪纸)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川剧、歌舞、杂技、曲艺为代表的戏剧、歌舞文化等,都是自贡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亿万年的恐龙化石宝库、两千年积淀的井盐文化遗存、近千年汇聚的绚丽彩灯文化、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特色文化品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盐之都】井盐文化是自贡历史文化名城的根。1959年成立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较早设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各类藏品12531件,其中,一级文物54件,二级文物100件,三级文物424件,一般藏品12480件。该馆馆址西秦会馆是我国古代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和盐业历史的重要文物。“文革”中,该馆职工在复杂的环境中斗智斗勇,保全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
馆内珍藏及展出的我国唯一的一套中国古代井盐钻治井工具,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载体。其基本陈列《中国井盐科技史》,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展示了两千年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该馆多次组织盐史文物的抢救及征集工作,丰富了馆藏,推动了科研。该馆先后发表科研论文或文章200余篇、出版图书20余部,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级政府部门奖励,确立了在盐业史研究领域内的地位。馆刊《盐业史研究》向国内公开发行,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并被确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主办的《博物馆》季刊上对该馆进行专题介绍;198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它列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七个博物馆之一;1991年,《世界博物馆大观》将其作为世界有影响的博物馆之一予以介绍。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并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
【龙之乡】自贡是世界闻名的侏罗纪“恐龙之乡”,化石埋藏点多面广、种类众多,至今已累计发现化石埋藏点近200处。1982年,国务院决定在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兴建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该馆于1986年建成,1987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遗址性恐龙博物馆和世界最好的恐龙博物馆之一,享有“东方龙宫”的美誉。
自贡恐龙博物馆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博物馆主馆造型独特,犹如一堆巨石兀立在恐龙化石群产出地上,堪称我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经典之作,曾荣获“中国建筑设计金奖”、“20世纪有代表性的30个中国精品建筑”和“1901—2000中华建筑百年经典”等殊荣;游客中心则似一具巨大的剑龙横卧在洪荒古朴的亚热带丛林之中;而新建的地质遗迹馆呈半球形,形似一枚刚刚破壳的恐龙蛋。三大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博物馆中不仅陈列有数十具形象生动的恐龙骨架和大量珍贵的恐龙时代的动植物化石,而且有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化石富集程度最高、场面最壮观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该遗址面积达1350多平方米,遗址现场恐龙化石横陈交错、层叠堆积、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化石富集程度堪为世界之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被誉为“恐龙群窟,世界奇观”。该遗址出土的恐龙化石在恐龙演化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被古生物学界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发掘研究史上近二三十年来最大的收获”和“世界侏罗纪恐龙研究的圣殿”。
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生动的陈列展示、宏大壮观的化石遗址、典雅优美的园林而成为中国博物馆百花园中一枝靓丽的奇葩,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重点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它还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
【灯之城】建国后,已成功举办国际恐龙灯会19届。在国内灯展市场占70%以上份额。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自贡灯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把自贡灯会办好。1994年,自贡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中国彩灯博物馆”,结束了我国千年彩灯文化没有专门研究机构的历史,被国际旅游界专家称为“最具东方神韵,极具开发潜能的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四川省“旅游业五十强” 单位,为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008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以恐龙化石遗迹和井盐文化遗存为主体构架的自贡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世界地质公园召开的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上,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文组织的中期评估,获得了绿牌。
【食之府】食盐为百味之祖,自贡为井盐之都,盐帮为美食之族。吃在四川,味在自贡。植根于巴蜀文化,结胎于川菜系列,伴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形成的自贡盐帮菜,成为有别于成渝两地“上河帮”、“下河帮”菜系的川南“小河帮”杰出代表。自贡盐帮菜,既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又是中国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千载盐都风情民俗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代川菜系列中的重要品牌。
自贡地区的井盐业,肇始于东汉时期,唐宋时已闻名全川。史籍称此地“衍沃饶润”、“过于他郡”、“商旅辐辏”、“邦赋弥崇”。明清以降,随着自流井的崛起,自贡盐业逐趋鼎盛。乾隆时成为四川五大中心产场之一,嘉道时成为四川三大中心产场之一。咸丰同治年间,更成为四川井盐中心产场,独执四川盐业之牛耳。年产盐三百多万担,销售川、滇、黔、湘、鄂二百余州县,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盐都之称,名播中外。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经济的繁荣,人口的聚集,文化的昌盛,使这里的川剧、灯会、饮食渐次成川南乃至四川的首善之区。
清中叶时的自贡盐场,火旺水丰的井盐业,不仅吸引了来自晋、陕、粤、赣、黔、鄂、湘等省的投资者、经营者来这里开设井灶钱庄票号,而且吸引周边及贵州、云南的劳动者来这里作直接或间接的劳工。当时常年聚集在盐都的盐商与盐工即达20万人左右,按不同的社会分工被称为各种行帮。盐商有井帮、灶帮、笕帮、银钱帮、竹木油麻帮;盐工有山匠帮、锉井帮、辊子帮、烧盐帮、屠宰帮、车水帮、橹船帮等等。百里盐场,市井繁华,酒肆林立,会馆密布。不同层面的饮食消费和嗜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交融,使自贡逐步形成了独具风味的盐帮菜系。
自贡餐饮和盐帮菜在其演进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令闻者嘴馋神往、来者大饱口福的餐饮名店。如“天德园”、“鹿鸣春”、“金谷园”、“快园”、“好园”、“怡园”、“吊皇楼”、“大码头”、“留芬酒楼”、“蜀江春”、“文兴园”、“新津菜社”、“岷江饭店”、“华北食堂”等,这些名店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招牌菜名播远近,长期受到顾客青睐,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既是自贡各界人士常来餐饮聚会之地,又是外来各地人士慕名就餐会友之处。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口碑相传,长盛不衰的老字号。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自贡地图》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