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地图


红安地图全图高清版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南临武汉,北接河南,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大悟,县城距省会武汉8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全县版土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396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64.72万人。截止到2014年底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1.29万人。全县耕地总面积50.0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新一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红安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曾养育了理学奠基人、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明代思想家李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大批名臣学士。大革命时期,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主要物产

农作物:产品以稻谷、小麦、花生为大宗,茶叶、油菜、棉花占有相当比例,红苕、豆类等杂粮以及芝麻、水果、板栗等经济作物亦有种植。

动植物:主要家养动物有:猪、牛、羊、兔、鸡、鸭等.野生动物有49科、99种(其中有稀少的北豹、北狐、野猪、银环蛇等);野生植物有木本80科、115属、267种、草本54科、150种。主要有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竹类、中草药、牧草等,优势的树种有松、杉、木乐等;中药材盛产桔梗、金银花、夏枯球、白术等;成片草场25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县北和县中部。

水产品:鱼类境内品种有8目、12科、48种,其中以鲤形目、鲤鱼科的31种为主。青、草、鲢、鳙、鲤、鲫、鳊等经济鱼类的年产量,占鱼类总产的75%~90%,其中又以鲢鱼的产量居首。小水产常见的有龟、鳖、螃蟹、虾、黄鳝、泥鳅、背角无齿蚌、乌螺、方环螺等,龟、鳖、鳝是红安的名特产。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荸荠、蒲草等。

主要土特产品: 花生(红安是省花生生产基地,国家花生基地县。有6种优良品种在全国推广。红安花生的特点:粒小、特香脆、出油率高,誉满全国,产量居全省第一),红苕(外白内红,味柔和淡甜爽口)、绿豆粑(传统美食,外焦内软,椒咸味美,油而不腻,味香爽口)。珍珠花菜(柔和、清香)、煨葫芦(民间名菜,味近玉兰片)、荆芥(食叶、味鲜嫩柔和清香),绿豆丸子(味美可口,蔬松香甜,别具风味)。

主要工业产品有:卷烟、娃哈哈系列饮料、花生系列制品(花生酱、花生糖等10多种)、食用植物油、水泥、机 床、塑钢制品、化肥等。

风景名胜

红安文物胜迹多,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其中属国家级的有七里坪革命遗址群(重点保护单位20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省级重点保护单位3处:董必武同志旧居、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双城塔;县级重点保护单位72处。红安,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国防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省内有近百个单位在红安挂牌,设立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来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游览者50余万人。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城关镇(县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牌坊、纪念碑、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骨灰堂和园林等组成,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色琉璃瓦顶盖,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锞子山可眺望县城全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馆房为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馆内设序厅和8个陈列室、1个画室,江泽民、李鹏、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内陈设着230名著名烈士(其中省军级27名、地师级78名,县团级72名、被中央军委授予军事家的3名)的事迹简介,以及烈士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红安县革命博物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庭院式整体结构建筑。馆内设序幕厅和6个展室,主要陈列着新民主主义时期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历史,同时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的鄂豫皖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边区的重大事件,以及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等在红安地区的革命活动。共展出文物177件,文物和人物照片229张,以及图表和绘画等。

董必武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58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是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物,由主展室、东西展室、电影报告室和庭院组成,共展出图片456幅、文物272件,收藏文物1581件。

李先念纪念馆: 位于烈士陵园内,与董必武纪念馆对应,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是座依山就势的庭院建筑,序厅和4个展室有庑廊相连。馆内共展出图片253幅、文物130件,另收藏文物60余件。

七里坪革命遗址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长胜街长380米,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黄安县苏维埃经济公社、列宁市扬殷街遗迹等一批遗迹、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双城塔: 在七里坪南3公里的周家墩。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吴氏祠: 在八里湾东北5公里的陡山村,建于1763年,前后三幢,廊庑相连,院、廊、门、厅、栏、梁、窗、脊、或彩绘神话,或陶塑禽兽,或木刻山川景物,其中的“武汉三镇”和“金鼠戏葡萄”等尤为珍贵。

红军洞: 位于七里坪东4.5公里的鸡公寨半山腰上,洞口高1米、宽2.8米,洞内宽3米、深4米、高2米,可容20余人。洞前怪石罗列,荆棘丛生,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下的红军游击队常居此洞,“红军洞”由此得名。

自然景点: 天台山, 位于县城北40公里的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高817米,奇峰突起,山形似台,环周皆石,峭立如壁,势若接天。拾级而上,有了心关、坐忘台、留月岩等十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夜宿天台》,赞美了天台山的绮丽风光。诗曰:“缥缈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霄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整个天台山区,林木葱郁,风景如画,春天幽谷兰草流香,满山杜鹃如火;秋季,金菊红枫,争奇斗艳。山麓,烟宝地水库碧波荡漾,山间,五座水电站参差坐落其间,有水渠蜿蜒相连,入夜,无数明珠洒落在浓绿丛中,煞是美丽,这里年均气温12.4℃~14.0℃,且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5~0.6℃,是理想的“避暑山庄”。

九焰山(又名黄杨寨):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立4门,寨墙已毁,西门尚存。从西门沿人行道至东门的大岭,以山脊分水为与河南省新县的交界线。明耿定向《天台胜纪》称“黄杨寨,以岩多黄杨,故名。周回峭壁,亦如台。上平旷,可田,可池”。《湖北通志》记载:“宋端平、嘉熙间,淮西兵扰,土人结寨,常活十万人。元末兵乱,有黄杨者聚众据此,曰黄杨寨”。东半山有止止洞,相传有僧号“止止”者隐居于此,故名。洞可客40余人。左右壁分别刻有隆庆壬申耿子颐题“止止洞”和“凝神”等字。1934年11月,中共鄂东北道委曾隐蔽于此洞指挥战斗。九焰山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让人领略到大山深处的清新静谧,大别山风情的自然风光。

似马重峦: 离县城南沿公路行4公里许,一峰独秀,怪石嵯峨,屹立路左,叫似马山,因其山形似马而得名。由山下攀登约百米,有一东北向的大石壁,其下横裂一缝,如斧劈然,可侧身蹑足而入,约七八米始出。缝中正午方见日光,明李贽名之曰“一线天”。巨石上刻有“天马行空”4字,为水竹山人周思久题。巨壁左右有石壁并立,左壁刻有“驾风鞭霆”,为耿定向题。右壁上刻有“枕石栖云”,款识姓名不可辩认。更右有小石壁,上刻有“吼狮”2字。各石壁上字大如斗,笔力劲拔。由石壁间蜿蜒而上,约30米至山巅,平广约亩许,曰“云台”。台上石奇形怪状,柱而立者叫“系马桩”,方而正者叫“上马石”,平而坦者叫“仙人床”。以山形似马,俗传有仙人于台上乘马飞去,神奇故事村人至今犹在传说。山麓原有洞龙书院,明李贽所著《焚书》、《藏书》、《续藏书》半脱稿于此,其址已毁。

老君山: 位于县北鄂豫两省交界处,是县内第一高山,海拔840.5米。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东北与天台山对峙,南有小老君山、大兴寨等。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森木茂密,道路崎岖,峡谷纵横,地势险要,有水帘洞等游览胜迹。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五云山 :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海拔338.7米。原名五名山,传说在明代以前,有5个秀才中举后在此山顶修庙堂,因此,当地人把该山称为五名山。明嘉靖中(1544年左右)知府周思久游于此,将五名山改为五云山。山顶原有7级塔,称五云层塔。塔前有庙数十间,此处的天窝书院为耿定向、耿定理兄弟讲学之所,李贽亦寓此著作《焚书》、《藏书》和《续藏书》。庙、塔、书院均毁,旧址尚存。原来山上锦峰秀岭,苍翠如画,登峰远眺,苍山云海,尽收眼底,为明、清时代的“黄安八景”之一。

天台山——大别山一颗璀璨的明珠   湖北天台山风景区位于鄂豫之交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境内,属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旅游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距武汉市110公里,有武麻高速相通。

天台山系长江淮河分水岭。群峰连绵、沟谷纵横、植被丰富,春天樱花烂漫,秋日落红缤纷,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是珍稀植物库和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2—14℃,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5℃,是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景区由主峰、九焰山古兵寨、爱河风情谷、对天河漂流区、香山湖、天台镇六大景区组成,是武汉市百公里区间生态保护完好,气候宜人,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

天台主峰海拔817米,因“山形类台、巧若天造”而得名,其台拔地而起,直插苍穹。峰顶有伯台、仲台、叔台、小台四台;告天炉、抚松岩、了心关、宾阳壁、留月岩、坐忘台、卧龙洞、作霖池、抱奇窟、披云峰十景。须依次穿过离垢门、息缘门、达天门方可到达山顶。

七里坪长胜街   国家3A级景区,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全长400米,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土地革命时期,长胜街是革命中心,1926年在潘氏祠堂成立了“七里坪工会”,随后又成立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障机构——黄安县及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1927年在长胜街的南庙成立革命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把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并在长胜街48号建设“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

长胜街遗址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长胜街长380米,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黄安县苏维埃经济公社、列宁市场殷街遗迹等一批遗迹、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

主要景点

影视基地   长胜街既是革命文物一条街,又是传统教育、旅游观光好景点,每年前来旅游观点接受教育达数万多人,同时也是革命题材、影视剧拍摄的好场所,近几年在长胜街上先后拍摄了《五更寒》、《大别山上红旗飘》、《黄麻惊雷》、《大进攻序曲》等10多部影视剧目。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   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有3万多人,指挥部驻在长胜街,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七里坪革命历史陈列馆   七里坪是中国革命的著名老区,革命遗址遗迹极为丰富。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2年载入全国历史名镇史册,而长胜街又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一条街。解放初,由于建设需要,南北城门楼已拆除,街道石条已撬走,居民建房有的改变原样,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长胜街的文物保护,并成立了“七里坪文物管理所”,加强了文物保护,特别是2002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长胜街进行重点修复,同年3月,县政府 决定投资100万元修复南北城门楼,恢复石条路面,扩宽下水道,修复街道立面,规范管线,充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复原陈列及辅助展览等。

红安·中国将军城(影视城)简介    红安·中国将军城(影视城)位于红安县城关镇迎宾大道驷马山北侧,占地146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以1:1的比例,建旧如旧,再现和还原了大革命时期古黄安县城的原始风貌,由城楼、县衙、县衙后堂、青楼、文昌阁、大宅院、文庙、武庙、教堂、戏台、练兵场、民居、木牌楼、石牌楼等14座建筑群,以及两个广场、一条主干街道及两侧四组市井商铺和监狱组成。其中:城门、文昌阁、武庙、县衙、石牌楼等建筑吸取黄安古城的原建筑风格和结构,与影视拍摄的需要相结合,加以美术性设计达到观瞻美感与影视拍摄的功能多用性相统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工程于2012年7月6日奠基,2013年5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红安·中国将军城(影视城)是作为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的拍摄外景地,目前是红安·中国将军城文化旅游项目28个景点之一,红安·中国将军城项目于2013年1月签约,深鸿润集团公司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设环山原生态公园、9大军事文化博览区、8大主题体验式景观旅游区以及多个主题休闲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依托我县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素材和自然山水特色,打造大型军事文化主题休闲度假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具备"公益展览区、观光表演区、群众参与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5A级红色文化主题体验休闲旅游景区,预计年可接纳游客400万-50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可达25亿元,预计年实现利税8亿元。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红安地图》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