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地图


英山地图全图高清版


  英山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海拔1729.13米)。东北与安徽省的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县毗邻,西南与湖北的罗田、浠水、蕲春三县接壤。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今为丝茶之乡、温泉名城、休闲胜地。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
  英山万山磅礴、控引江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英山西连武汉城市圈,东接皖江经济带,交通便利。武(汉)合(肥)高速、318国道、201省道、大别山红色旅游线路贯穿全境,英浠公路与黄(石)黄(梅)、大广高速连接,距京九铁路浠水站60公里、长江阳逻港130公里,武汉天河机场160公里。
  英山县地跨东经115°3′153″—116°4′2″ ,北纬30°31′—31°8′58″。全县东西平均宽度为18.8公里,南北长度平均约为76.7公里。境内地面受北东向3条隆起带和两大断层控制,形成北东高,西南低,山脉和水系的展布,多呈北东向和北南走向,分支为三列山脊,夹着东西两条大河贯穿全境。海拔最高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1729.13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西南部最低海拔90米左右,全县山顶平均高程约210—594米。
  英山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由沿江制置使段朝立,表奏朝廷,请求立英山县。咸淳六年(1270年)度宗赵祺准奏,下旨割罗田县东直河乡置英山县,并命段朝立任县知事。后历元、明、清三朝。至民国二十年,英山县仍隶属安徽省六安州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划归湖北省黄冈专署管辖。1996年黄冈市成立。英山隶属湖北省黄冈市管辖。
  英山县有散居少数民族人口81人,民族成份8个,分别是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壮族、彝族、朝鲜族、傈僳族,每年进出英山务工经商的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员200余人次。全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68处,依法登记开放的场所76处(正式16处,临时60处),宗教活动场所涉及全县11个乡镇,169个行政村,没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英山境内奇峰峻秀,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绿色生态面积占英山版图面积1/3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3%。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巍峨挺拔,其东面的龙潭河谷长12千米,上下落差800米,谷险潭深,雄奇险峻,被誉为“华中第一谷”。二峰大同尖(海拔1698米)东面的桃花冲林区幽深秀美,其间的十里桃花溪清泉流石、如诗如画,犹如世外桃源。境内已建成大别山主峰风景区和桃花冲风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温泉养生、峡谷漂流、溯溪探险、民俗风情以及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是华中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英山物产丰饶,拥有名泉(地热温泉)、名产(茶叶、丝绸、药材、板栗),是中国温泉之乡、茶丝之乡、药材之乡。县城周边拥有方圆十里的东、南、西、北四处温泉,昼夜出水量1.2万吨,平均水温63°C。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就建有全国第一座温泉游泳跳水馆,周继红、伏明霞、肖海亮等十几位世界冠军都曾在此训练,被誉为“跳水冠军的摇篮”。英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出产的“团黄”就与“圻门“、“黄芽”并称“淮南三茗”,作为贡品送往长安。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已超过22.3万亩,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湖北第一茶业大县;“英山云雾”茶被认定为“大别山生态名茶”和“湖北十大名茶”。英山丝绸产品享誉海内外,是国家“东桑西移”重点项目区和大别山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梦丝家”牌蚕丝被荣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英山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72科697属1421种,动物种类33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41种,已成为大别山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体和核心,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集中分布区。英山中药材资源丰富,茯苓、苍术、桔梗等道地中药材产量大、品种优,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商品基地。矿产资源14种,矿藏地234处,其中,地热资源已列入《湖北省主要矿区资源储量表》,属中型地热矿床。至2007年探明储量38000 吨/日;已开发利用20000 吨/日;金属矿以河道铁砂为主,分散全县各地还有钛铁矿、铜矿、铀矿、金矿,蕴藏量均小,无开采价值。非金属矿以花岗岩、大理石、黄砂、脉石英为主,角闪岩石,榴子石,有一定储量。石棉石、蛭石、水晶石、彩石、刚玉石、金红石等为潜在矿藏,尚待发掘。粘土储量最大。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英山地图》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