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地图


通城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幕阜山北麓。以“地处三省六县通衢,东可达南昌,南可通长沙,西连岳阳,北抵武昌,四面通城”而得名。全县版土面积1140平方公里,下辖9镇2乡,总人口49万。通城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境内道佛圣地黄龙山,江南药库药姑山,县邑驻地银山,风景如画;新石器时代尧家岭文化遗址,瑶民乐园千家峒遗址,积淀深厚;历朝起义史、中国革命史、抗日史,气势磅礴。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4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3亿元。隽水镇宝塔村、石南镇牌合村被评为省级农村旅游示范点,塘湖镇荻田村被评为全省百名旅游名村,瀛通山庄、瑞腾山庄被评为三星级休闲农庄。
 

【建置沿革】通城别称银邑,简称隽。县名取境内隽水北入长江,直通武昌城之意。 

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在此生息。周为楚地,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下隽县,武帝时属长沙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下隽隶之。三国时属吴,为周瑜封邑。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改隶巴陵郡。南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下隽县为上隽县,设锡山市(今隽水镇)。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废上隽县,分立乐化县、下隽县,隶属上隽郡。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乐化、下隽并入蒲圻县,属荆州江夏郡。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蒲圻南境置唐年县(今通城、崇阳境),隶属鄂州。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改锡山市为镇,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为通城镇。五代杨行密(公元902-903年),改唐年县为宗阳县,南唐又改宗阳县为唐年县。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为崇阳县,属鄂州。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崇阳县南上隽、乐化、天宝3乡置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通城并入崇阳县。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恢复通城县,隶属武昌郡,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属江汉道。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十八年至二十四年(1929~1935)间,通城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药姑山、黄袍山先后建立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通城解放后,属湖北省大冶专员公署 。1952年秋后属孝感专员公署。1958年11月,通城、崇阳合县。1960年1月属武汉市。1960年12月,恢复通城县,仍属孝感专员公署。1965年8月属咸宁专员公署,1999年3月属咸宁市。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通城县地图》高清大图。